年終策劃:字述2020“僑”這一年——暖
中國僑網12月26日電 題:2020,太暖了!
編者按:又是一年歲末。對許多人來說,今年是令人難忘的一年。2020年末,中國僑網推出年終策劃“字述僑這一年”系列稿件,來一起了解僑胞們這一年經歷的酸甜苦辣。
2020年,僑胞們很“忙”,也很“難”。
在這樣艱難的時刻,華僑華人和歸僑僑眷空前團結起來,從勇上前線的業界專家,到默默守護留學生的華僑姐姐,每個人都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點點滴滴的溫暖驅散了陰霾,帶來希望。
“碰到這樣的大事,
就應該貢獻自己的力量”
印尼歸僑、建筑學家黃錫璆今年已經79歲了。
黃錫璆是新中國歷史上第一位醫療建筑博士。2003年“非典”期間,黃錫璆曾帶領團隊設計北京小湯山醫院。聽到新冠肺炎疫情暴發的消息,他又坐不住了,寫下一封“請戰書”,表示“隨時準備參加抗疫工程”。

2020年1月23日,武漢市城鄉建設局發來加急求助函,請求對“武漢市建設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應急醫院”進行技術支持。一個小時后,黃老便將修訂完善的整套小湯山醫院圖紙送達對方。
隨后,黃錫璆帶領著團隊,和火神山醫院設計團隊探討設計細節,完善設計方案,參與醫院建設。

“家人擔心您怎么辦?”“老年人感染風險更高,被傳染了怎么辦?”……面對這些疑問,黃錫璆十分淡然:“我們這個年紀的人,是跟新中國一起成長起來的,碰到這樣的大事,就應該貢獻自己的力量。”
“自愿加入赴武漢支援醫療組后備梯隊,
不論生死,不計報酬”
“我自愿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赴武漢支援醫療組后備梯隊,不論生死,不計報酬……”1月26日上午,78歲的江蘇宜興僑眷鄧君樸將一封手寫的請愿書交到了宜興市中醫醫院。

從醫近60年的鄧君樸出生于中醫世家,至今工作在臨床一線。他的女兒也在中醫院工作,看到醫院招募志愿者的通知后,立即發微信告訴父親自己想報名。鄧君樸決定要和女兒一起報名去武漢,于是向醫院領導遞交了這份“請戰書”。
鄧君樸說,面對疫情,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沒有理由退卻,也沒有資格逃避,我們多一分勇敢,多一分努力,就可能帶給更多人健康。
“中英兩國都是我的故鄉”
2月14日,倫敦希斯羅機場,旅居英國十多年的華人護士何彩霞,預備飛回北京。
2月3日,她向英國皇家榮軍休養醫院遞交了辭職信,決定飛回中國參加抗疫。“國內疫情嚴峻,看到那么多白衣天使逆行一線,她們的精神感動、鼓舞著我。我是中國人,是醫務工作者,有責任到一線去。”

回到中國后,何彩霞在家鄉安徽的一家醫院做義工,解答病人的疑問。隨著國內疫情逐漸好轉,企業開始復工復產,何彩霞又發揮外語優勢,在隔離點負責外籍返工人員的接待和隔離工作。
結束在中國的志愿防疫工作不久,何彩霞又選擇返回英國,參與當地的抗疫。兩度選擇逆行,何彩霞說,病毒是人類共同的敵人,中英兩國都是自己的故鄉,“就想盡個人的綿薄之力幫幫忙。”
“我也要捐款表達心意”
年初,美國舊金山已經98歲的老華僑葉細英,從當地中文電視臺新聞中看到武漢暴發了新冠肺炎疫情,她心急如焚,為武漢擔憂。
1月31日,她得知兒媳婦正在發動當地華僑華人為武漢捐款,便對兒媳說,“我也要捐款表達心意。”
隨即,老人從衣兜里掏出皮夾子拿出其中最大面額的一張100美元的現鈔交給兒媳:“這是我的一點心意!希望疫區人民早點渡過難關。”
第二天,葉細英老人在家中逝世。去世前一天還記掛著給武漢捐款,葉細英老人的故事感動了無數人。
“想的是做好事不留名”
1月31日,中國駐馬來西亞檳城總領館的工作人員,在領館大門外發現三個并排放置的灰色紙箱。紙箱周圍一個人都沒有,也沒有留下任何信息。
出于安全考慮,當地警方派出拆彈專家、危險品處理小組、消防人員和救護車等一群人抵達現場。
警方最后決定,出動遙控機器人引爆這些紙箱。在專家的操作下,遙控機器人靠近箱子,并放置好引爆物。“啪”的一聲,箱子被成功引爆,飛出一片片方型的白色物體——口罩。
原來是幾個馬來西亞華人青年,在領館門口留下了3箱口罩,拍了一小段視頻,就徑直跑開了。他們還高舉“中國加油”“武漢挺住”的牌子合了影。這些關心中國疫情的年輕華人,心思單純,想的是做好事不留名。
“怕你們這些孩子沒買夠吃的,
我從家里拿了點東西給你們”
3月初,意大利宣布在全國范圍內限制人員出行。
一天,正在米蘭家中居家避疫的中國留學生孫雯(化名)和室友,發現家門口多出一堆東西,還有一張畫著中國國旗的紙條,上面寫著:

“Hallo!我是你們隔壁的大姐姐,我們鄰居那么久了,我只知道你們是留學生,在國內都是被爸媽捧在手心里的孩子,人在異國他鄉一定要好好的照顧自己,怕你們這些孩子沒買夠吃的,我從家里拿了點東西給你們,在這種時候千萬別讓國內的親人們擔心,我們一起加油!”

紙條上還特意用括號標明:“寫字對于我這種在國內只讀過小學一年級的人來說真是太難了!”
物品里面除了一些食物,還有那時在當地比較難買到的消毒水。
孫雯說,只知道鄰居是華僑,平時也只是打個招呼而已,并沒有很深的接觸過,這次突然收到鄰居送來的“禮物”真的感到很暖心。
“他們在用生命與病毒作戰,
我們應該讓他們有暖和、可口的飯菜吃”
美國疫情暴發后,許多餐館不堪重負,閉店歇業。
美國餐飲集團“老四川”也不例外,旗下許多店都關了門,外賣也停了。但許多老客戶,特別是戰斗在抗疫一線的人員,希望他們能繼續提供服務。
三月下旬,芝加哥唐人街的“老四川”餐館老板胡曉軍得知當地一線人員幾乎忙到沒時間準備三餐,連來取餐都很困難,于是決定,從自己的店開始,免費為堅持工作的警察、消防員、醫護人員等一線工作人員提供中餐和晚餐。
活動開始后反響很好,許多商家主動要求加入。送愛心餐的活動很快從芝加哥擴大到伊利諾伊州,繼而擴大到整個美國。
愛心中餐感動了許多一線工作者。許多人把照片發布到社交媒體并寫上暖心的文字,有的則回贈了滿是醫護人員簽名的感謝卡片。
胡曉軍說:“他們(一線工作人員)在用生命與病毒作戰,為社區服務。我們當然應該給他們提供后援工作,讓他們有暖和、可口的飯菜吃。”
“同胞有難,怎能坐視不管!”
阿根廷暴發新冠肺炎疫情后,阿根廷華僑華人自發組建了一支“抗疫義工隊”,他們中有餐館老板、超市經營者、旅行社老板、有在讀大學生。幫扶患病僑胞,送藥、送菜、送口罩、當翻譯……只要同胞們有需要,他們隨叫隨到。
華裔姑娘江夢玲是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法律專業的學生,她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翻譯小妹”。家住阿根廷羅薩里奧的超市老板李銘,因為性格好又很有耐心,他有個綽號叫“笑瞇瞇”。
義工團隊并沒有特定的業務范圍,同胞們有需要隨時呼叫,能辦盡力去辦。“最開始只有我一個人做義工,后來不斷有熱心華僑華人加入,目前義工團隊已經有61人了。”隊長何雄明說。
……
2020年,殊為不易。但是,因為有許多這樣的“暖”故事,因為有愛,再困難也能挺過去。2021年,希望一切都好起來。
(參考資料:中國新聞網、美國《世界日報》、美國僑報網等;作者:韓輝;ID:qiaowangzhongguo)
